编者按
2012年,是IT技术浪潮风起云涌的一年,也是软件产业应对挑战、转型创新的一年。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与云计算在全球掀起一轮又一轮的热潮,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也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在收购、估值、潜力等词语的背后,是无数创业者、风投前来掘金的目光,也是众多IT巨头加紧冲刺的步伐。
在国内,有优酷土豆颇具娱乐化的合并,有百度、360在渠道、技术、市场、营销、产品各个领域的争夺战,有京东苏宁挑起的价格战,还有阿里巴巴不惜血本的“赎身”、文思海辉合并打破东软独霸中国软件外包领域之势,海尔收购斐雪派克加快国际化进程……
国际上,Facebook打开了社交网站登陆资本市场之门,Windows 8推出、雅虎再换新掌门寄望扭转颓势,当然,还有三星和苹果无休止的专利战……
大浪淘沙,前赴后继,在这个硝烟弥漫的IT江湖,好戏总在不断上演。
优酷土豆合并:“治乱竞合”年度大戏
业内始终有观点相信,优酷吞并土豆是为了抱团取暖,防止第二名土豆被其他人收购
徐洁云
优土合并,算是年度头号大戏。
即便是多年的竞争对手,但在资本意志下,网络视频业的第一名和第二名仍旧安安稳稳地走到了一起。
创始人离婚、财产争讼等,土豆网创始人王微的个人生活竟直接决定了土豆作为独立公司的命运,左右了中国视频业发展的走向,也为投资界留下了所谓的“土豆条款”(即所投公司的CEO结婚或者离婚必须经过董事会,尤其是优先股股东的同意后方可进行)的谈资。
相比优酷那个搜狐出身的班底,土豆的团队先天不足。在初期融资就让渡出了大量股权之后,王微对于土豆的控制权也随着多轮融资逐步减弱。土豆一些核心部分犹如技术团队的稳定性也不够。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土豆作出了一个日后看来错误的判断,自行收缩、拱手让出了行业老大的位置。随后在IPO竞逐中因故落后,上市之际又遭遇资本严冬开始不得不流血IPO。相比优酷携份额优势赶上良好窗口又乘势增发融资,土豆的处境颇为不妙。
更为深远的是这一新竞合模式对行业心态的影响。在优酷土豆合并之后,视频业内新并购案的传闻不绝于耳,而对于优土而言,自3月起他们就在竭力证明其合并决策的正确性。新优土更是极力宣称“1+1大于2”。不过,业内始终有观点相信,优酷吞并土豆是为了抱团取暖,防止第二名土豆被其他人收购。
今年8月,在两家公司公告合并之后,王微突然通过微博宣布退休。在王微退出后次月,优酷土豆宣布其新策略,双品牌中优酷更偏主流,而土豆更偏时尚个性,古永锵说“让优酷更优酷,土豆更土豆”。
从下一季起,土豆的业绩将全面并入优土,而有人士认为,两家公司的双品牌协作消化可能是个持久过程,目前,王微已然离场成为专栏作家,而古永锵则将带领着合并后的优土继续走下去。
“3B”大战:双赢还是两败
对搜索领域的各个入局者而言,这将是场持久战,没有谁能够速胜
刘佳
从3721、一搜网、奇虎搜索再到360搜索,曾三次折戟搜索的周鸿祎在2012年第四次重操旧业,挑战连续两年坐拥中国近八成搜索市场份额的百度。
8月16日,奇虎360推出综合搜索,借助强大的“小白”用户基础及渠道引流能力,立即撬动了沉寂两年之久的搜索引擎市场。这一次,奇虎CEO 周鸿祎再次祭出“打垄断”的道德牌。他说,中国有垄断八成的搜索巨头,让用户没有选择,是对用户和行业最大伤害。很快,二者开始轮番上演了一场场用户争夺 战与反击战。
在上线仅5天之后,360搜索迅速拿下国内10%的搜索市场份额,成为超越搜搜、搜狗的国内第二大搜索引擎;而百度股价因此下跌5.7%,创下10个月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伴随着搜索之战的爆发,一场在渠道、技术、市场、营销、产品各个领域蔓延开来的战争正在进行。例如,在3B大战一个月之后,360搜索启动独立 域名,并不断扩大版图,相继推出音乐、地图、图片搜索等搜索产品与百度竞争。在不久前,周鸿祎表示360搜索正在进入内部商业化系统和对外合作系统的测 试。
对于奇虎360而言,搜索背后的商业利益前景可期:360浏览器的导航广告,再努力不过几百个广告主,收入增长天花板十分明显;而百度却拥有 40多万家中小广告主,搜索模式的广告可以无限扩大,因此360做浏览器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借道3亿多的浏览器用户,切入搜索,和百度、谷歌等分享搜索的 黄金富矿,为360获取更多持久的收入。
但对百度而言,它已意识到“恐龙病”的危机感正在加深。
相比360,百度的优势在于品牌效应更强,已通过百度联盟与中小网站建立起不易打破的生态圈;而搜狗CEO王小川则认为,周鸿祎知道怎么做搜索不是问题,技术与积累才是问题。
根据易观国际最新发布的2012年Q3搜索引擎市场份额,目前百度流量份额依然稳居70%以上,谷歌中国徘徊于10%上下,奇虎360用户流量 份额目前仍然保持在7%以上。其中,奇虎360的份额主要攫取自百度以及谷歌中国。尤其对于百度而言,个位数字用户流量的损失尚不能对本季度收入造成实质 性的影响,但是仍需面对一定的流量获取从而不影响广告客户点击消耗的挑战。
易观智库认为,虽然360进入搜索市场对用户流量份额的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收入层面,涉及到营销团队、营销体系建设等多层面的资源配 置,这对于奇虎360来说需要时间进行相应的体系建设,同时,在搜索产品流量推广的前期,营销产品的推广相对来说会存在一定滞后,在这样的情况下,收入层 面的市场影响不会迅速在市场显现。
事实上,对搜索领域的各个入局者而言,这将是场持久战,没有谁能够速胜。
京东苏宁价格战一场被透支的网购游戏
价格战透支网民消费的行为是否能持续,也是个问题
赵楠
8月15日清晨,在北京鸟巢旁的京东商城总部,一幅“打苏宁指挥部”的标语高高挂起。标语下方20平方米的温哥华会议室内,一个包括市场、销售、大家电、公关在内的小分队在京东商城CEO刘强东的统一指挥下,正密切关注着来自竞争对手的一切网络信息和言论。
在1000公里之外,另一个主角也已登场。
苏宁易购副总裁李斌坐在位于南京玄武区徐庄软件园的一个办公间内,时不时转溜着转椅,他的一名下属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这是他工作中最紧张时的潜意识动作。
“8·15”价格战就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开始。刘强东说:“这是京东发展以来最大的一次价格战,未来10~20年都不会做如此大规模的了。”李斌说,“这是苏宁易购三年来上班最早的一天,刚过七点,员工们都已经到岗。”
这是一个诞生于微博,而不是会议室,也不是董事会的决策。
刘强东说,京东打这一仗已准备了5年。一是要把用户的注意力从线下转到线上,因为京东在线上的规模摆在那,不管用户去哪家电商买,总有一部分会转化为京东的用户。
二是基于大家电的目标。京东家电品类已有100亿规模,规模太小,话语权不够;现在规模不大不小,正好对苏宁、国美“以小博大”,京东亏10%和苏宁亏10%的数额是不同的。
此项战事也引起了央视等上百家主流媒体的报道。微博上的疯狂传播,让京东与他的挑战对象苏宁都吸引了足够的眼球。而经发改委调查,这场价格战也出现了夸大宣传的情况。一时间,刘强东,从一个挑战者的形象,变成一个备受争议的搅局者。
有业内认为,“8·15”的驱动力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苏宁自身的渠道转型。在实体经济下行下,苏宁正寻求依赖新的渠道来外延扩张,而网络平台成为这一战略的领头羊。2012年全年,苏宁计划实现网络平台销售200亿。二是,京东的增长压力。为了持续高规模的增长,京东必须在大家电领域做文章。三是,零售业库存的大量积压,使得更多的传统渠道不得不依赖于网络的低价出货走量。
尽管如此,价格战透支网民消费的行为是否能持续,也是个问题。
阿里回购“赎身”:万亿帝国新起点
这将保证5年或者10年之后,阿里巴巴的下一代管理者不会过多地承受来自股东的压力
徐洁云
今年年中,阿里巴巴集团与雅虎终于签订了回购40%的协议,并于8月执行了首批20%股权的回购。通过这个阿里内部唤作“长征计划”的漫长回购 工程,马云为首的管理层终于如愿收回控股权。此外,这场回购也算是阿里一个阶段的终结,以及下一个生态周期全面展开的起始、全集团迈向资本市场的第一声号 角。
从2005年接受雅虎投资到2012年拿回控股权,7年间阿里集团已成为全球电子商务巨型舰队。在回购完成之前,其赖以起家的B2B业务从香港 联交所退市,阿里集团重理旗下的业务板块,从B2B阿里巴巴,到C2C的淘宝、B2C的天猫,以及掌握淘宝联盟资源和购物搜索通路的一淘,加上不断吸引更 多关注的阿里金融等,加上此前从集团剥出的关联公司支付宝,阿里建立起了令人惊叹的泛电子商务生态。
如今,这一庞大体系的主导权,从名义到实际,都被牢牢掌握在阿里集团管理层手中。
回购达成的这一年,阿里集团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先是3月的反腐风暴和紧随而至的大轮岗,阿里集团开始强调其价值观并配以制度性保障,打掉集团内的小圈子。
随后,阿里重理其架构,将公司业务划分为七大事业群,推动了公司结构治理的扁平化,保持一线活力的同时,加强了集团的集权以推动阿里共同生态的融合。
当然,回购还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如它体现在阿里集团的长治传承方面。马云自己在公开场合也说到,解决回购问题过程中将不再让一家像雅虎这样把持过多公司股权的巨头进驻,这将保证5年或者10年之后,阿里巴巴的下一代管理者不会过多地承受来自股东的压力。
马云自己也曾公开说,对于一家互联网公司而言,他已太老。眼下他已逐渐淡出了阿里集团的日常管理事务,更多转向这家公司精神领袖的角色。阿里集 团内部释放出的消息是,未来这家公司将由以70后为主体的一群高管集体主政。一则消息显示,阿里集团内部已组建了一个数十人参加的高管培训机制,命名为 “风清扬班”,这将是未来阿里第二代管理团队的储备。
在回购问题解决后,阿里未来的方向也正逐步清晰。与回购大致同步,9月初的网商大会上,马云提出了阿里未来十年策略,厘清了平台、金融、大数据三大战略方向。
如此勃勃的雄心与广阔蓝图,使得参与阿里融资计划的机构们都在期待着这家公司新的爆发。
回购股权之后,阿里集团已经铺平整体上市道路。尽管阿里集团管理层反复表示“整体上市并无时间表”,根据回购协议,阿里巴巴有权在IPO之际回购雅虎持有股份的剩余一半的前提是,阿里巴巴集团在2015年12月前进行IPO。
而来自阿里集团内部的消息说,这场注定全球瞩目的IPO大戏帷幕开启将在2013年下半年,阿里集团最快可能于2013年底至2014年上半年登陆资本市场。
文思海辉合并:软件外包“抱团”能否取暖?
两者联姻,不仅要解决整体经济大环境衰退带来的业务问题。两家的合并具备互补性质
黄远
在中国软件外包领域,东软集团一直独霸多年,但随着文思(VIT.NYSE)和海辉(HSFT.NASDAQ)完成合并,行业格局发生改变。二者合并后成立的新公司——文思海辉市值达到6.49亿美元,员工数超过2.4万人,一举超越东软,成为中国最大的离岸IT服务供应商。
业内人士认为,文思、海辉两家公司均在美国上市,但市值并不大,很容易被其他国家类似公司作为收购对象,而两家合并能够形成规模优势。文思海辉董事长(原文思前董事长兼CEO)陈淑宁也曾在文思内部邮件中表示:合并为对抗国外同行。
两者联姻,不仅要解决整体经济大环境衰退带来的业务问题。从客户分布、区域类型来看,两家的合并具备互补性质,如两家企业共同客户只有华为、微软、花旗,诸如IBM、诺基亚、HP客户都是互相补充;业务类型看,两家也存在互相推动的空间。根据双方2011年年报,R&D服务给文思贡献收入占52.2%,IT服务贡献43.6%;R&D则给海辉贡献38.9%,IT服务贡献61.1%。
对于软件外包处于低端的卖人头模式,文思海辉的高管一致认为,这是服务客户的基础,如若只有高端的咨询,那么在经济周期来临时很容易失去客户。在他们的眼中,外包是“现金牛”,而处于高端的咨询恰似“明星”业务。在其未来规划中,已经将咨询、产品与解决方案、外包三个层级的业务模式合并到一起。
不仅限于此,文思海辉合并事件也拉开了中国软件外包的整合序幕。2012年加入并购行列的还有其他企业:8月19日,另一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博彦科技宣布以4倍溢价收购大展,看中的是后者的日本业务与客户;今年1月华为与中软成立合资公司,8月华为与软通动力成立合资公司。
事实上,任何合并都面临1+1是否大于2的考验。抱团是否一定能够取暖呢?中国软件外包行业还有待2013年验证。
海尔收购斐雪派克:全球白电“东风西渐”
意味着海尔的品牌不仅要走出去,在海外市场生根,还要进入主流渠道,成为国际主流品牌
王珍
全球经济深度调整,成了中国企业借船出海的大好时机。2012年9月至11月,海尔用两个月时间,花了约7.66亿美元,增持斐雪派克80%的股权,从而全资拥有了这家新西兰最大的家电制造商。
这是继2011年斥资1.28亿美元收购三洋电机在日本和东南亚的冰箱、洗衣机业务之后,海尔在发达国家市场又一起成功的并购案,意味着中国家电品牌在全球范围崛起。
斐雪派克创立于1934年,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同时上市,是新西兰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之一。2012财年总收入为10.38亿新西兰元,员工将近4000人,生产基地分布于新西兰、美国、意大利、墨西哥及泰国。2009年海尔已参股斐雪派克约20%的股份。
海尔白电集团总裁梁海山表示,斐雪派克有高水平的研发能力, 本次增持所带来的人力资源、技术能力以及对澳大利亚、新西兰本土市场的理解和管理能力,将助力海尔更深层次实现本土化的研发,更好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梁海山说,斐雪派克将保持独立运营和当地管理团队。“我们将继续发展斐雪派克业务和品牌,并将支持斐雪派克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高端品牌。”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斐雪派克的问题在于全球开拓不足,而海尔缺乏高端品牌,但全球开拓能力强,正是这样的互补性优势促成了此次收购的成功。
张瑞敏希望,海尔收购斐雪派克达到一种复合效应,不仅仅是高端品牌的保留和发展,而是更多地利用300多名高端研发人员,不断产生颠覆性创新,在世界上产生引领作用。
此次增持是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的重要步骤之一。海尔的国际化从“走出去”、“走进去”,现在到了“走上去”的阶段。意味着海尔的品牌不仅要走出去,在海外市场生根,还要进入主流渠道,成为国际主流品牌。
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认为,全球白色家电产业的主导权由欧美转向日本、韩国,进而转向中国的趋势日益明显。海尔在发达国家市场收购的不仅是生产设施、市场网络,还有技术专利和品牌资源。海尔正成为影响全球白电产业竞争结构的主导力量之一。
Facebook IPO翘首企盼后的低迷不振
Facebook下一步急需解决的是,如何在持续暴涨的移动用户身上赚取更多的钱
唐文之
2012年对于马克·扎克伯格来说,应该是被记住的一年。
5月18日,在无数员工和粉丝的簇拥下,Facebook公司CEO马克·扎克伯格在位于美国加州的公司总部前敲响了纳斯达克的开市钟。这是纳斯达克为数不多的破例,允许Facebook通过远程,而非在纽约时代广场总部宣告上市。今年10月,Facebook网站宣布,用户数量突破10亿。
或许在用户眼中,Facebook仍然拥有极大的活力,但在华尔街,它却饱受争议。
作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科技公司IPO,Facebook的上市,曾是华尔街期盼已久的大事,无数人把它看做又一个谷歌,期待它为美国股市注入新能量。然而,IPO当天,发行价为38美元的Facebook最后仅以38.23美元收盘,此后一直未能恢复至发行价水平,甚至有部分评级公司将其调至“卖出”级别。
上市不久,Facebook就成了众矢之的。投资者对Facebook及其承销商提起诉讼,称受到了误导。今年12月,Facebook IPO主承销商摩根士丹利由于之前曾有选择性地向部分分析师披露Facebook的营收数据,而并未向大众公开,因此同意向马萨诸塞州证券监管机构支付500万美元的罚金。
事实上,Facebook看起来并不是不知道自己面临的麻烦。在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了正在和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在招股书中,Facebook提到的业务风险包括:企业绝大多数营收来自广告,广告客户流失或减少将会给业务造成严重损害。由于目前没有在移动版中植入广告,通过移动产品访问Facebook的用户增长可能会对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显然,Facebook下一步急需解决的是,如何在持续暴涨的移动用户身上赚取更多的钱。
作为全球为数不多不能正常登陆使用Facebook的地区之一,对于这起IPO和这样一个已经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生活的网站,我们很难评论更多,唯一确定的是,Facebook上市,对于全球所有使用互联网的人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Windows8:微软利器锋刃不再
从Windows 8的推出可看出,微软希望在苹果封闭式产业链和谷歌开源生态系统的背景下走“中间路线”
赵楠
在四对红黄舞狮腾舞之后,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贺乐赋与微软全球Windows事业部原总裁辛诺夫斯基喜面相拥。
在上海虹口,1933老场坊正散发着它的沉着与活力。这座见证了上海新老交接的场所,如今也正为微软Windows 8的发布而留下印迹。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称,Windows 8之于微软,相当于当年Windows 95给微软带来的意义。
“Windows 8是个跨时代的产品”,微软全球CEO鲍尔默多次在公众场合强调这个观点。他认为,Windows 8将给业界带来触摸屏和移动设备大量爆发的革命性作用。
PC厂商们也指望着Windows 8。2012年,全球PC产业出现十年来的首次市场容量下滑。他们希望微软在这个看似衰退和寒冷的季节里,能够带来变化和暖意。
WinTel联盟的另一位成员英特尔也对Windows 8寄予厚望,英特尔希望能借助Windows 8在移动触摸设备的作用和渠道,来搭个顺风车。因为这一年,英特尔在高通和ARM的强势环攻下,日子同样不好过。
业界分析认为,从Windows 8的推出可看出,微软希望在苹果封闭式产业链和谷歌开源生态系统的背景下走“中间路线”;另一方面,微软将以半开源的模式对抗苹果封闭生态系统无法形成终端规模优势的不足,但在硬件制造方面,以及应用、服务方面尚需积累。
但微软的昔日盟友以及PC厂商们可能要失望了。在Windows 8推出不久后,Windows 8的设计之父辛诺夫斯基离开了微软。他的离去被认为是Windows 8的出师不利,以及其个人与鲍尔默的长期矛盾。
而在销售数字上,Windows 8也的确没有达到令人兴奋的目标。Windows 8的首月销量仅为4000万份,该数字并未如微软惯例,达到前一个操作系统版本同期发售的2倍。此外,微软开始自己参与平板硬件的研发,但推出后,也并未对市场产生正面影响。
也许,业内本不该对Windows 8期许更多。微软向来有隔代推出好的系统产品的传统。从Windows 98到Windows Me,从Windows Me到Windows XP,从Windows XP到Vista,从Vista到Windows 7,规律向来如此。那么,Windows 8是颗流星么?
但微软必须要解决些问题。半月前,鲍尔默已低调逐一拜访联想、宏碁等PC厂商,并依次与之签订私下合作,也许,2013年,微软的日子会好过一些。
雅虎换舵手:谷歌经验能否如虎添翼
她正计划利用雅虎强大的产品组合优势,包括雅虎电子邮件、雅虎财经和雅虎体育等频道的优势
夷施
雅虎公司并没有因为名字里具有标志性的惊叹号而带给人们惊讶,反而是频繁的CEO更换让人们张大了嘴巴。
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是雅虎今年新任CEO, 让人惊讶的是,这位新CEO在雅虎董事会把她请来前就早已怀孕了,人们猜测,雅虎根本不在乎她是否会腾出一部分精力来兼顾家庭。
这缘于梅耶尔在业界数一数二的地位以及工作上超强的战斗力。梅耶尔毕业于斯坦福大学,1999年加入了如火箭般成长的谷歌,成为了谷歌第一位女 工程师。在谷歌的13年中,她负责和参与了谷歌的100多项新产品和新功能研发。2004年,谷歌上市,让她跨入了“硅谷亿万富人俱乐部”。在转投雅虎 前,她担任副总裁,负责谷歌的地图和地理位置服务。
这位女强人非常幸运,一加盟雅虎,就获得了阿里巴巴71亿美元回购雅虎股份的大红包,雅虎第三季度财报也因此获得了好转。虽然雅虎当期大多数的盈利来自于雅虎向阿里巴巴所出售的一半股份的一次性盈利。但这起码是一个积极信号。
因为,就在第二财季,雅虎营收为12.1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2.29亿美元下滑1%;雅虎第二季度净利润为2.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37亿美元下滑4%。
事实上,对于雅虎公司这个曾经的互联网业王者而言,过去的五年不堪回首。由于长期没有明确定位,同时遭遇新兴竞争对手的多重夹击,雅虎不但在过 去五年里四易掌门人,还遭遇董事会集体出走事件,并在最近四年内六次裁员共计6000人。股价累计下跌近90%,连市值也较巅峰时期缩水近八成。
而雅虎需要调整的方面太多。雅虎从来没有清晰地划定自己是一家媒体公司还是一家科技公司。在15年的光辉岁月里,雅虎几乎是凭着运气发展壮大 的,因为他们创建的邮箱、新闻和财经数据的特色契合了网络早期用户的需求。但是坚持到今天,这种不成体系的零散策略反而成了一种负累。
正如外界评论称,对梅耶尔的任命是雅虎试图自我改造的举动之一。梅耶尔是工程师出身,具有娴熟的产品管理技能,谈及雅虎未来的战略时,这位新掌 门人对外称,她正计划利用雅虎强大的产品组合优势,包括雅虎电子邮件、雅虎财经和雅虎体育等频道的优势,同时她还希望更多地处理好雅虎视频宽带以及移动业 务等。
但梅耶尔能否把谷歌的成功经验搬到雅虎还是未知数。因为,让雅虎起死回生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
三星vs苹果:一场打不完的专利战
苹果没有办法在短期内摆脱掉三星 三星想要在终端份额上完全抢走苹果的风头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李娜
看来,苹果、三星这对“老冤家”的战火还会烧一段时间。
近日有消息称,欧盟反垄断部门上周五给三星公司发去了一份“反对声明”,指责三星涉嫌倚仗其在欧洲智能手机市场的主导地位,肆意发起专利战,打击竞争对手苹果。虽然上述部门并没有说明何时最终裁决该案件,但可以预计的是,“苹果三星专利”明年还将继续。
历时一年半的“苹果在美诉三星侵权案”现在看来只是苹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就在三星需支付10.5亿美元赔款判决结果出来的第二天,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发布数据,2012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中,三星和苹果一共占据了49.5%的全球份额,其中三星32.6%,远超苹果的16.9%。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分别是17%和18.8%,三星还略低于苹果。
场上大打官司,场下明争暗斗也少不了。三星另外一个让苹果头痛的角色在于,其还是苹果供应链上不可或缺的伙伴,三星目前在苹果零部件供应中占据40%的份额,主要为苹果供应电池、芯片、屏幕等产品。2011年,苹果向三星购买的半导体零件规模约为10万亿韩元(约合92.26亿美元),约相当于三星电子销售额的6%。
尽管苹果希望通过供应链上的“去三星化”达到摆脱对手的目的,但实际上,这么做很难。
“苹果短期内很难摆脱三星,三星具有全产业链上的优势。”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师林宗辉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可以看到,尽管对三星心存不满,但苹果目前可以选择的合作伙伴并不多。
与欧美大型半导体公司通过制定标准的模式来掌握市场不同,三星的成功是通过大规模精密制造形成绝对性价比优势,从而迅速抢占市场,然后不断推出新产品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目前,三星通过对存储芯片和面板以及晶圆代工厂和逻辑芯片的努力,已经逐渐掌控了整个电子产业链。在存储芯片领域,三星在今年第一季度占据了全球40.8%的份额,而在闪存领域是37.4%。
也正因此,苹果没有办法在短期内摆脱掉三星。
当然,三星想要在终端份额上完全抢走苹果的风头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纵然iPhone5在技术上出现了各种所谓的“小插曲”,这丝毫影响不了死忠粉丝对苹果产品的依赖。在投资人眼中只是一只科技股和消费股的苹果,在果粉看来更像是一家可以信赖的“电子消费顾问”,有研究显示,购买iPhone的用户很可能会继续购买iPad、 MacBook或是通过iTunes商店购买音乐和电影,也就是说他们完全逃不出苹果所打造的生态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