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2013年,哪个企业最火?或许非小米莫属。红米、小米3,再加上即将面世的小米电视、路由器⋯⋯几乎每一款产品甫一上市都被抢购一空。小米的成功逆袭被解读为“用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企业的游戏规则”:它的商业模式是不靠硬件靠服务赚钱;定位发烧友手机并形成了独特的粉丝文化;而每年它的身价都会“三级跳”,从2.5亿美元到如今已经逼近百亿美元估值。
8月下旬,小米公司CEO雷军在微博上承认:小米搞定了融资,估值过百亿了!于是网上一片沸腾,一时间“互联网第四巨头”的声音传遍微博与论坛。
且不论小米是否真的已经成为“互联网第四巨头”,小米自其产品诞生之日起,就以其浓厚的互联网属性闻名遐迩。
互联网用户定义产品
雷军团队认为:“我们做手机不是说想把什么带给用户,而是用户需要什么,我们把它做出来”。
相信每个手机品牌都有成为下一个乔布斯的梦想,而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小米手机品牌选择走更彻底的互联网模式:充分听取用户声音,快速试错,快速迭代。
过往,手机上市之后,性能和操作系统均已固化,就算发现任何问题也只能到下一版手机里解决。苹果和谷歌将这种模式又向前推进了很多:iOS一年有一次大的升级,android则是半年一次。
之于互联网速度而言,这还远远不够。小米手机的操作系统MIUI是首个实现每周升级的手机操作系统。它一改传统手机系统“闭门造车”的模式,完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MIUI团队的一大工作就是泡论坛,广泛收集论坛上粉丝的反馈,根据这些反馈来解决bug,推动升级。同样,米聊团队也会充分收集来自微博、论坛等各个平台的用户反馈,快速迭代。
除了聆听论坛上40万粉丝以及来自11个国家粉丝站的声音之外,MIUI还拥有更深度参与的“荣誉开发组”。这个小组由120多名自愿申请的发烧友组成,在MIUI每周升级的节奏中,周五发布新版本,周六到周一MIUI团队收集反馈,修正bug,周三又将更新的版本交给荣誉开发组的成员测试,不断修改,周五下午五点再向外界发布。在这个过程中,要不要做某个功能,这个功能开发出来后实际效果如何,该如何改进,都由这数十万用户驱动。
在小米公司,每天都有这样的讨论会,大家研究的都是用户提出的五花八门的新想法,比如手机丢了,怎么帮客户找回,比如在黑暗中,手机如何直接变成手电筒,就拿现在讨论的这个来说,就是老年用户,希望手机上有个老人用的版本,从接到需求,到推出老人手机功能,小米团队只用了一周的时间。
数以千万计的小米用户成了小米研发的外援团,每天大量对手机的需求、意见、建议,都会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的渠道传递给小米,根据不同需求,小米手机的系统每周都会进行更新,每次更新都会发布几个甚至十几个功能,这其中就有三分之一是由用户提供的。
首创互联网手机品牌
小米手机是首个互联网手机品牌:互联网模式开发,利用互联网销售,商业模式也将是“互联网化”。比如,对于传统手机厂商,依靠卖硬件挣钱几乎是铁打不动的规律。即便是在互联网体验上做到极致的苹果,来自硬件的盈利也大为可观。
所以,作为纯互联网手机品牌,小米手机采用了互联网销售模式,不设线下渠道,最大规模地减少中间的渠道成本,大大降低了价格门槛。要知道,品牌手机在到达消费者之前,经过层层传统渠道,其成本抬升低则一两百元,高则六七百元。
在小米品牌的营销中,小米从不采用大规模投广告的传统方式,而是更注重和用户之间的沟通,进行口碑传播。“我不在意最终的销售数字,最重要的是用户满意度,如果大部分用户不满意,那么卖出去多少台也没有意义。”雷军说。负责小米手机营销的黎万强同样表示,他更关注在卖出第一千台、一万台的过程中,用户获得的体验是不是足够好,这样才能支撑小米长期的发展。
互联网的商业逻辑是,当你拥有足够多的用户之后,盈利模式的玩法指日可待。雷军深谙互联网的强大的粉丝力量,他的产品研发从互联网的需求的广泛征集开始,其小米产品的系统升级等也遵从网民的呼声。雷军泡小米论坛成为一种习惯,倾听“米粉”的声音,成为雷军每日的必修课。当产品以及服务的用户体验极大的提升之后,雷军成功的生产出互联网经济下的市场需求产品和品牌,再利用互联网进行分发和销售,利用互联网制造饥饿营销,让小米品牌的口碑进一步扩张,当庞大的“米粉”抢购新上市的小米产品的时候,小米的品牌营销便可称之为“无为而治”。
小米的成功,倒逼传统线下渠道的手机品牌开始人人自危,小米互联网模式无疑是成功的,而其成功的核心要素在于在互联网时代,用互联网所特有的思维方式进行产品研发和营销,让口碑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平台进行广泛而有效地传播,同时通过用户体验将互联网用户转化为粉丝经济,粉丝的狂热铸就了小米的互联网帝国之梦。
实业难做,要看怎么做,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交互,知识分享的互联网思维正在改变着中国的制造业。各家制造业可以向小米的互联网思维学习! |